欢迎来到 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020-87236767
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食品厂 绿色宝桑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新闻中心 > 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

文化馆 || 这件国宝仿制成功,蚕宝宝的功劳可不小



『轻若烟雾,薄如蝉翼』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一件国宝是最合适不过了。

(图源pixabay)

两千多年前的一天,在西汉,辛追夫人下葬,她生前最喜爱的一件珍物也一起存放入棺椁,与墓主人在地下沉睡。

直至两千多年后,于1972年,考古挖掘马王堆古墓,珍物一经亮相,便轰动于世。

这件国宝,名为“素纱单衣”,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。

它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,代表了西汉初养蚕、缫丝、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。


(图源湖南省博物馆)

素纱指的是没有染色的纱,单衣指的是没有衬里的衣服。这件素纱单衣是用极细的薄纱裁剪缝制而成,整件纱衣呈现出的是一种轻薄、通透、柔软、神秘之感。

我们甚至可以想象,当辛追夫人把它穿在各种华服的最外面,华服上艳丽的纹饰在这层薄纱之下,若隐若现,叹为观止。

整件纱衣长1.28米,两袖通长1.9米,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、衣袖口、衣襟边缘,整件衣服的重量也仅为49克。


(图源 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)


但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后,这蝉翼般轻透的素纱单衣,已经非常脆弱,因此人们尝试通过复制,再现它起初的样貌。

20世纪80年代,国家文物局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其进行仿制,但仿制出来的成品总是比素纱单衣要重,都超过了50克。

仿制素纱单衣,所面临的三个关键条件:一是它没有内衬,二是它采用的是一种平纹的丝织工艺,三是蚕丝的选择。据考古学家认为,前两个其实对现代丝织工艺都不是问题,最难的却是第三个。

(图源摄图网)

经研究发现,素纱单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1.2旦,相当于制作素纱单衣的丝每900米只有1.1克重,而如今,最高级丝质物的纤度也要14旦左右。关键原因竟是蚕宝宝们经过千年进化,加上现代人工饲养的精心培育,蚕宝宝身体健壮,越发肥胖,吐出的丝也就粗了许多。

(图源摄图网)

于是,研究人员便从复原蚕、织机等汉代织造条件的角度,攻克种种困难,历经千辛万苦,终寻到一批能吐出“细若游丝”的三眠蚕宝宝,并在熟练掌握平纹丝织技巧之后,便开始新一次的仿制工作。直到2019年,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,首次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克的素纱单衣。

这也是素纱单衣出土40多年来,首次得到官方授权、经博物馆相关专家鉴定认可的仿制品。

上层是南京云锦研究所2019年仿制的素纱单衣,下层是原件。南京云锦研究所供图。

(图源南方周末《汉代素纱单衣的奇迹:仿制它,需要寻找“苗条”的蚕宝宝吐丝》,

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

种桑养蚕起源于中国,发展于中国,
有桑有蚕即成丝,终成绸。

它们沿着丝绸之路,被送往世界各地。
当时西方人把中国称之为“赛里斯国”,
意为“丝来的地方”。

(图源 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)

这一根根穿梭于经纬之间的蚕丝,
让我们不仅窥见了灿烂的蚕桑文化,
也在这经纬有度之中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浪漫自由。

素纱单衣,
它轻薄,朦胧,
线条随着人在举手抬足间随机流动,
流光溢彩,为浪漫;

它直裾,宽袖,
不强调合体,
不束缚人的身体,
衣袂翩翩,为自由。

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,
也为后世之人追求的绝代风华。



END




X在线客服
点击咨询